仲裁受理口头辞退的法律依据及时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法律知识

仲裁受理口头辞退的法律依据及时效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7

 
404937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机构是会受理口头辞退劳动争议的。然而,劳动者必须在被口头辞退后的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随意辞退劳动者

辞退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必须符合《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法定事由,并且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如果属于经济性裁员,还必须提前30日向工会和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并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进行。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生产经营困难为由随意裁减人员。裁员企业必须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困难企业标准,并且必须在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一个月才能实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在解聘期间,劳动者仍然有权要求继续上班,并获得正常的劳动报酬和相关福利待遇。

延伸阅读
  1.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2.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概述
  3.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4.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5. 旷工被辞退是否有权利享受工资

劳动保障热门知识

  1. 公司解雇怀孕员工的处理方法
  2. 毕业生试用期工资签什么合同
  3. 试用期直接走人扣多少工资合法
  4. 辞退经济补偿金什么时候给工资
  5. 男员工陪产假工资怎么发放
  6. 休息日加班补休算加班工资吗
  7. 辞职赔偿工资包括奖金吗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广州市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
  2. 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最新律师精编)
  3. 装修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
  4. 销售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