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权益与控制权的分离:问题与解决方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机构 > 证券监督机构法律知识

股东权益与控制权的分离:问题与解决方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6-26

 
404385
最高法院先于去年9月宣布“暂不受理”证券民事索赔案,在1月15日改为暂只受理虚假陈述案时,又加入需经证监会认定的前置条件。这使得本已掌握相当的证券立法、行政执法权的中国证监会更加巩固其监管权。这些呼声和措施无疑扩大了证监会的权力,同时也增加了其责任与压力。在许多相互冲突与矛盾的任务和责任下,能否期望中国证监会单枪匹马地使参与者和利益者众多的股市正常运作起来?

信息不对称与资产支配权

上市公司作为一种极端的产权与控制权分离形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理层掌握确切的信息,而公众股东只能通过披露的信息来了解情况。其次,上市公司经理层完全掌握资产的使用和支配权。此外,股东数量众多,财力和势力较弱,而掌握公司资产的经理人数较少,财力和势力较强。最后,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股市参与者众多,股票交易价格成为操纵对象,也为内幕人以匿名身份进行不公平交易提供了场所。

公共权力机构的介入

在这种势力和信息不对等的大众市场中,公共权力机构应当介入,以保护处于弱势的广大投资者。然而,问题是哪些机构应当介入,以及以何种形式介入。股票市场是一个大众市场,其正常运作不能、也不应该只依赖政府行政部门(证监会),而是需要证监会、法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大机构的全面配合,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履行职责并相互监督。

立法机构的角色

立法机构不应直接介入具体的市场监管,其职责在于立法,而不应直接参与执行。立法机构应起草并通过保护股东权益的法律,并监督其执行,同时确保政府机构的规章不与这些法律相冲突。

行政与司法的分工

具体的执法与市场监管责任可以有三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完全由行政机构(证监会)来进行管制,不需要法院介入。目前中国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方案是完全由法院来监督,不需要行政机构介入。例如,1934年前的美国和1986年前的英国采取了这种模式。第三种方案是由证监会和法院同时从不同方面介入,综合并平衡各自的作用。美国和英国目前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行政和司法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制定并维护市场规则。

进一步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必须思考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特别是证监会、法院和人大之间的分工与制衡。

延伸阅读
  1. 虚拟股权的定义和特点
  2. 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纠纷解决方法
  3. 未依法清算的股东是否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 股权转让协议
  5. 公司合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

证券机构热门知识

  1. 股东的权益受吊销执照的影响吗?
  2. 股权代持确认书
  3. 委托代持股协议
  4. 决议无效之诉
  5. 股东权益与控制权的分离:问题与解决方案
  6. 隐名股东的法律义务
  7. 控制权收购: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措施
证券机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