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7
现代证券市场监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的股票市场大崩溃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带来了大量的证券发行,同时也带来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过热和银行信用的滥用。金融危机和股灾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催生了现代证券市场监管。
大危机后,美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从立法开始的。如今,证券业是美国最严厉的立法领域,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规范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巨细无遗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一是30年代关于银行和证券业的立法。其中,《1933年银行法》、《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是代表性法律。这些法律的核心在于银行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与管理,将证券市场置于政府监管之下,并强调信息公开。3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曾说:“公开是治疗社会病和产业病的最佳药方,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证券市场立法和信息公开成为证券市场监管的两大法宝。
二是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部法案顺应金融发展的要求,从法律上确认了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原则,结束了30年代《银行法》以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实行功能监管。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和极限投机等问题已经危害到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头痛之处在于方法单一、法规不完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证券市场监管的全方位和多层次性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建设。
证券市场具有虚拟性和实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根本不同。巨大的利益驱动、证券价格的巨幅波动以及证券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运行造成的巨大影响,决定了国家必须对证券市场进行严密的监管。通过运用市场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监管证券市场,减少市场失灵的情况。
国际合作对于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经验,吸取其成功之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其不足之处。通过与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资本流动等问题,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