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4-27
作为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行政处罚具有教育的功能。行政处罚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确实能起到“罚一人而百人惧,惟恐其似之也”的作用。然而,我们所指的教育并不是指相对人对行政处罚的恐惧。单纯依靠处罚不能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最主要的保障是人们对法的深刻理解和衷心支持。因此,为了维护法的尊严、制止违法行为,必须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否则搞“不教而诛”将适得其反。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的行政管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是拥护这些法律规范的,并且会自觉遵守和执行。然而,由于利益多元化、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一些人,包括一些单位常常存在违法行为。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通过教育使其自行纠正违法行为,即使依法要予以行政处罚,也不能单纯地采取惩罚主义,而是通过处罚纠正违法行为,使行为人认识到违法对己、对他人都是不利的,从而达到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目的。因此,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对不同年龄段的违法行为的不同处罚方式,以更好地教育青少年,对成年人也根据情况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总之,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应当将处罚的手段与教育的手段结合起来,保障法律的实施,防止违法和犯罪,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如果将行政处罚当成目的,或者不与教育手段相结合,过多、过重地实施处罚,就会使一部分人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当然,我们强调说服教育,并不意味着处罚不重要。处罚不是万能的,说服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的“害群之马”,就不能心慈手软。应当依法处罚,同时辅之以说服教育,以处罚为后盾进行说服。当说服无效时,就要敢于处罚。处罚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因此,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一些情形下可以从重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况,这对于惩恶扬善和警戒教育有违法行为的相对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