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6
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的请求,或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承认,是启动诉讼程序的行为。提出诉讼请求的相关问题涉及诉讼的内容和目标。当事人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将导致诉讼程序的终结。
当事人提出的法律方面的理由以及对方法律理由的反驳,有助于确定诉讼标的,从而确定审理的基本方向。不同的理论对于诉讼标的的界定有所不同。
当事人对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辩驳,涉及质证权的内容。
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在采辩论主义的案件中具有指引审理方向和确定审判内容的作用。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就主要案件事实进行陈述,不负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对对方主张的事实态度必须予以说明。同时,不负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现代民事诉讼中也有说明义务。
在采职权探知主义的案件中,当事人陈述不具备确定审判范围的功能,但可以为审判机关指明案件事实审理的大致方向。
此外,当事人陈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还具有新的功能。当事人听取是指法官为了了解案情,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使其充分说明一切重要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当事人询问作为证据形式,是以询问当事人本人为重要的证据方法,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询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如果对行政处罚不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受到损害,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根据该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