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28
一、级别管辖
我国设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法院,可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各级法院的受案范围不同,具体如下:
(一)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指县级、不设区的市级、市辖区的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民事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除法律规定由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外,其他一切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
(二)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包括涉港、澳、台地区的案件)。涉外案件是指具有外国因素的民事案件,如原告或被告是外国人、涉及的财产在外国等。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案情复杂,或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或当事人分属多国国籍的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一般指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主要指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及标的物涉及到的人或事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如当事人是党、政、军界要员或人大代表等。在经济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主要指诉讼标的金额较大、争议的法律关系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等类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目前这类案件主要有海事和海商案件、专利纠纷案件、商标侵权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辖,其他法院不能管辖;专利纠纷案件只能由省级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青岛、大连和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没有管辖权。
(三)高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其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案件性质严重、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数量很少;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由本院审理的案件是指只要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某一案件应当由其审理,不论该案属于哪一级、哪一个法院管辖,都有权将案件提上来自己审判,从而取得对案件的管辖权。这是法律赋予最高审判机关在管辖上的特殊权力。但应明确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能上诉。
二、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根据当事人住所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1.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4.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5.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6.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7.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8.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9.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0.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1.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2.因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3.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14.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5.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6.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7.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8.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19.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三、移送管辖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移送管辖是对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对管辖权的移送。它是对管辖错误的纠正措施。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适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移送管辖的适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若尚未受理的案件,经审查不归本法院管辖的,不存在移送管辖问题,应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2.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只有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能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
3.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只有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能接受移送案件。
四、协议管辖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在债权纠纷中,只有合同债务可以协议管辖,侵权纠纷不能协议管辖,只能法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