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3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该司法解释将于2014年6月6日生效。该规定明确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起诉、受理、公证机构的过错认定标准以及公证机构承担的责任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
根据该规定第一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起诉请求民事赔偿时,应将公证机构作为被告,人民法院应将其作为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受理。
根据该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起诉请求变更、撤销公证书或确认公证书无效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其可以向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
根据该规定第三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所公证的民事权利义务有争议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该规定第四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提供证据证明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具有一定过错情形时,人民法院应认定公证机构有过错。这些过错情形包括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毁损、篡改公证书或者公证档案、泄露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违反公证程序、办证规则以及行业规范、未尽到审查、核实义务导致公证书错误或不真实、对存在错误的公证书未纠正或补正等。
根据该规定第五条,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时,当事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公证机构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则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如果明知公证证明的材料虚假或与当事人串通,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该规定的发布旨在统一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裁判标准,解决司法实践中对公证机构过错认定标准及责任认定等疑难问题,以进一步规范公证活动,预防纠纷,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