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策略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8
探索新道路,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需要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新道路。
从生产能力角度来看,我国传统行业的产能已经摆脱过去供给不足的状况。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产能过剩行业名单,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以及稀土等工业行业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因此,我国对外投资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同时,我国对外投资还应以获取高端技术为目的。过去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先进技术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区位策略: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
我国可以考虑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依托丰裕的劳动力,我国已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国际竞争优势逐步丧失。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资源,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了选择空间。通过向这些国家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转移我国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为东道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借助兼并方式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我国可以考虑借助兼并方式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以获取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拥有前沿的生产技术。在部分跨国公司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时,我国企业适时采取兼并方式,能够获取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立足于发达国家的海外并购能够为我国带来难以获取的研发机会,促进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产业选择:重点投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日用工业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和经营能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经营规则的专业人才。这些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也完全有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投资。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差距也为我国这些产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机遇。此外,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要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相应的市场,分摊研发成本,强化我国的相对优势。同时,通过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建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追踪前沿技术,获取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加大能源和矿藏资源领域的投资力度
能源和矿藏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力度。在对外投资的产业布局中,应更加重视石油、矿藏等资源开发型产业的选择。
在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欧洲、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各国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纷纷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我国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对外投资方面将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