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28
婚约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法律行为。为了维持婚约关系和实现其最终目的,婚约双方常常会相互赠与财产。这种赠与行为与一般公民之间的赠与行为有所不同,因为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果婚约关系解除,赠与人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财产,受赠人原则上应当返还。如果赠与人没有提出返还要求,受赠人则可以选择不返还。
关于返还赠与财产的法律依据,有学者主张“不当得利”说,有学者则主张“附条件赠与”说。然而,笔者认为,“不当得利”说仅适用于一般的财产关系,不适用于具有明显人身性质的婚约关系。而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显然违背了婚姻自由原则。婚约的目的性应当为双方所知悉,婚约期间的赠与和婚约的目的是密不可分的。解除婚约后,双方都明白原来追求的目的已经无法实现。因此,以具有特定目的的赠与来解释解除婚约后的赠与物返还问题更为合理。然而,在此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婚约期间一方在平常消费中对第三人的支付不应视为对他方的赠与;二是赠与物价值不大且已经消耗的,赠与人不应再要求返还;三是价值较大的赠与物,受赠人已经处置的,应向赠与人折价偿还。
以订立婚约为名骗取他方财产的行为,不仅应当返还财产,还可能构成诈骗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实践中,许多婚约双方在结婚之前就开始了共同生活,他们共同出资购买家具、房屋,共同投资进行经营活动,经济上不分彼此。如果婚约解除后,双方各自的财产归属不明或财产所有份额不明,这些财产应视为共同共有财产,并进行均等分割。
婚约存续期间,双方因共同生活、共同经营以及抚养非婚生子女而产生的债务应视为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偿还责任。而一方为自己的生活或经营所产生的债务,则应由该方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