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1
明示委托收款背书是指以委托收取票据金额为目的,明确记载委任取款宗旨的背书行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以委托取款为目的的背书很少见。相反,更常见的是在票据上进行形式上的转让背书,实际上存在着票据外取款委托的约定。这种背书在学理上被称为隐存委托收款背书。
尽管隐存委托收款背书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例子,但在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中并没有相关条文。唯有我国台湾地区的《票据法》第40条第1款明确禁止持票人以委任取款为目的进行背书时不记载委任文句。然而,奇怪的是,台湾地区在明示委托收款背书时却没有习惯性地记载"委任文句",而是记载委任取款的目的,以与转让背书区分开来。然而,在特定的交易习惯下,不需要进行这种记载,例如当出票人将票款存入其在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时,根据交易习惯并不需要记载委任取款的目的。因此,金融机构将委任取款作为其业务之一,将票款存入账户的行为实际上是先进行委任取款,然后进行存款。在这种情况下,单纯记载委任目的不合适,而单纯记载寄托关系也不妥当。因此,没有记载成为了一种交易习惯。
在隐存委托收款背书中,背书人的内心意思是委托他人代为取款,但在票据上的表示意思却是转让票据权利。根据民法中关于意思表示的原则,隐存委托收款背书应被视为虚伪表示,虚伪表示原则上是无效的。然而,根据票据法的规定,隐存委托收款背书与普通的转让背书在票据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应被视为一种完全有效的票据行为。对于隐存委托收款背书的法律效力,日本在旧法时代曾引起较大争议。最初,认为这种背书是虚伪的,否认其效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被背书人能行使票据上的权利,能背书转让该票据,并且票据债务人因向被背书人支付票款而能免除票据债务。这些都是背书人真正希望实现的完全转让背书的效果。因此,隐存委托收款背书被视为虚伪表示或虚伪背书而无效的观点被否定。在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的情况下,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可以在票据外特别约定委托收款的目的,法律上并没有禁止。因此,在票据交易中经常使用这种背书,学说和判例也都认同这一点。
从法律角度来看,票据法属于特别法,相对于民法具有优先地位。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认定隐存委托收款背书是有效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隐存委托收款背书人的内心意思确实是委托收款,但将这一意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票据上表示,一部分在特约合同中表示。从整体上看,背书人的内心意思与其表示意思是一致的。因此,尽管许多国家的票据法没有明文规定隐存委托收款背书,但也没有明文禁止,因此不能否认其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