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26
协商是解决拖欠货款问题最低成本、高效的方法。如果对方信用良好,只是暂时资金周转不灵,可以考虑通过协商延迟付款或分期付款来解决。可以采取律师函的形式敦促对方还款,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当协商无果时,可以考虑通过仲裁和诉讼来解决。在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只有充分的证据,法院才可能支持诉讼请求。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应注意保存相关往来材料,以防纠纷发生。主要的证据包括:
会谈纪要、往来函等也应注意保存,这些可能对原合同有一定的补充或变更,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如果收集证据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在起诉前要详细了解对方的财产状况,包括房屋、土地、车辆和银行存款等。如果对方有财产,应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防止转移、隐匿或变卖财产。最好在对方有财产时提起诉讼并进行保全,以取得案件的主动权。
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两年。对于有确定还款日期的,应在还款日期届满次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对于只有送货单而没有确定还款日期的,应在送货单日期次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可因提起诉讼、债权人主张权利或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因此,应及时提起诉讼或发送催收通知书,以防超过诉讼时效期限。
在签订合同时,应具备管辖权条款,可以约定法院管辖或仲裁委员会仲裁。若选择法院管辖,应直接约定本地法院管辖,方便诉讼且节约成本。若选择仲裁,应明确约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名称。民事判决、裁定和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时,对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期限为公民一年,法人或其他组织六个月,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生效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