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8
根据《合同法》第207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当借款期限已满,出借人催要借款仍未偿还时,出借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出借人在起诉时需注意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若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将失去法律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由于双方关系密切,出于信任或情面,民间借贷往往以口头协议形式订立,无书面证据。然而,一旦一方否认借贷关系,对方由于缺乏证据而陷入“空口无凭”的境地,即使诉至法院,出借人也会因无法举证而败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证据;无书面证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证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因此,出借双方订立书面协议是非常必要的。
出借人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协议时,协议上应包括以下要点:
如果借款涉及利息,协议上必须清楚写明利率。为了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出借人必须注意妥善保存书面协议等证据,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有所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