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夜间开车时使用远光灯造成交通事故的责任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并可报警由交警处理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若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该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
二、若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应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若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
若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他方无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若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应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上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应保密。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开启路灯或其他照明较好的道路上行车时,不应使用远光灯。开启远光灯的车辆应在会车前150米之前切换至近光灯。
夜晚会车时,远光灯可使对向驾驶员视觉上产生“瞬间致盲”,致盲时间根据驾驶员自身视力、身体素质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快持续3~5秒。在这段时间内,驾驶员的视觉能力大大下降,如同闭眼开车,对周围行人以及前后来车的观察能力显著降低。
市区内路灯照明相对充足,但郊区或偏僻地区的环境光线有限,驾驶员在夜间的视力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远光灯对眼睛的干扰会使驾驶员判断对面来车的速度产生迟缓。当驾驶员开启远光灯时,对向来车可能错误判断车速、距离和车体宽度,导致本应减速会车的对方放心地避让或开始借道超车,从而产生错误的操作。
当后车使用远光灯时,前车内外的三个后视镜中会出现大面积反光光晕。前方的三个光晕会缩小驾驶员对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如果此时想并线或转弯,并无法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从而导致盲区的产生,增加交通意外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