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6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签署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
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字或盖章,方可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如果劳动者签署的是一份空白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有可能在空白处填写对劳动者不利而对单位本身有利的内容,包括较少的工资、更长的工作时间、与协商结果不一致的工作期限等。由于劳动合同在签字盖章后生效,即使劳动者发现内容与协商的不一致或存在错误,却很难举证证明用人单位的行为是违法的。在发生纠纷时,劳动者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在签署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必须确保劳动合同的内容清楚完整,并确认与用人单位的协商结果一致后方可签名。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在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受劳动法调整的。由于我国就业竞争激烈的国情以及劳动法的发展历史,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造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合同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是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关系的重要工具。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则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两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