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17
在工伤事故尚未处理完毕之前,员工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不会影响工伤赔偿的金额。然而,这样的解除行为可能会给工伤赔偿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阻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用工前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八十二条: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
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如果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并经过工伤认定,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如果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应享受伤残待遇。
第三十九条:以下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支付:
(一) 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四十一条:如果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时,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应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由用人单位偿还。如果用人单位不偿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