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罪与渎职罪的主体区别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2
在各类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贪污罪与渎职罪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罪行。那么,贪污罪与渎职罪的主体有何区别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中行使一定职权、履行一定职务的人员。这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还有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
贪污罪的构成条件
贪污罪的构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中行使一定职权、履行一定职务的人员。这还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2. 侵犯的是公共财物
贪污罪的侵犯对象是公共财物,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3. 具有犯罪的故意
贪污罪的主观方面需要具备犯罪的故意,即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并且有意实施该行为。
4.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贪污罪的行为表现为犯罪主体利用自己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侵吞、窃取、骗取或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这意味着犯罪主体利用其职务地位或职权,实施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