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有哪些罪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07
犯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的罪行
贪污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构成贪污罪。同时,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手段占有国有财物,也构成贪污罪。如果与前述人员勾结,共同实施贪污行为,则作为共犯受到处罚。
受贿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受贿罪。
渎职罪
渎职罪根据刑法具体规定了三十五个罪名,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失职行为。考虑到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列举。然而,这些罪名的共同点在于犯罪主体均为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犯罪主体:自然人与单位
自然人主体
自然人主体是指年满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某些犯罪行为除了要求行为人满足这两个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特殊身份。
年龄要求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文化教育水平和智力发展程度,刑事责任年龄被划分为三个阶段:1.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对其行为负完全刑事责任。2. 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犯罪,应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这被视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该年龄段的人只对部分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3. 不满14周岁的人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被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4. 年满75周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如果不予处罚,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以上规定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理念。
单位主体
单位主体指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应负刑事责任的组织。单位的概念比法人更广泛,除了法人之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尽管单位一词在过去被广泛使用,甚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指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就是单位犯罪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