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0
1. 单位签章错误:根据《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单位和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或银行的盖章,加上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单位会错误地加盖“营业用章”、“工程专用章”甚至“发票专用章”。
2. 银行签章错误:根据《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再贴现时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上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签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银行会误盖财务专用章、单位公章甚至业务公章。
3. 贴现行收款函签章错误:在办理商业汇票贴现后,到期前贴现行通过寄委托收款函到承兑行收款时,本应加盖结算专用章,但却常常出现误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业务公章的情况。
1. 被背书人名称错误:有时将被背书人名称误写成背书人名称,使得票据似乎是背书人自己对自己转让。
2. 被背书人简写过于简单:根据《办法》第十条的明确规定,单位、个人和银行在填写票据时应按照规定记载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单位往往根据自身主观臆断,随意填写单位简称或本地的习惯性简称,这导致了票据背书不连续。
《办法》自1997年颁布实施以来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然而上述错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经常发生。一方面,这说明银行在宣传和解释相关制度和办法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主管和经办人员对银行相关制度的学习和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这不仅影响了票据的流通和转让,也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快速周转。因此,银行和企业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