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9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的规定,男性在二十二周岁之前不得结婚,女性在二十周岁之前不得结婚。与此同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旧有条例将失效。
根据《婚姻法》第六条的规定,男性在二十二周岁之前不得结婚,女性在二十周岁之前不得结婚。此外,该法案还鼓励晚婚晚育。
如果当事人未达到规定的结婚年龄,却通过虚假手段使工作人员误认为其达到了结婚年龄,以此获得结婚登记,这样的婚姻将被视为无效。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婚姻具有自然和社会要求,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的人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才能履行夫妻义务并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尽管我国婚姻法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才能享有结婚的权利。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规定是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我国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并非是必须结婚的年龄,也不是最佳结婚年龄,而是规定结婚的最低年龄,用于划分违法婚姻和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才能合法结婚,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并不妨碍男女根据个人情况自愿推迟结婚时间,并且婚姻法也鼓励晚婚晚育。
法律倡导的是晚婚,而非强制晚婚,也不是说结婚越晚越好。一些地区和单位根据本地区或单位的规定,强制实行晚婚晚育,对未达到晚婚晚育年龄的申请结婚登记者一律不予开具单位证明,甚至有些登记机关不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种做法混淆了法定婚龄和晚婚年龄的性质,侵犯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结婚权利。
尽管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结婚的法定年龄作出例外规定。例如,考虑到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婚姻法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目前,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例如,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以及一些自治州和自治县,男性的最低婚龄为二十周岁,女性的最低婚龄为十八周岁。然而,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于该地区的汉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