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10
1924年责任限制公约采用了船价制和金额制来限制船舶所有人的责任。然而,该公约的不同制度导致了赔偿过程中的矛盾,并且未能统一责任限制和金额计算,已经不适应实际情况的通货膨胀等变化。
1957年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国际公约于1968年生效,将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国际上得到初步统一。该公约适用于海船,以300吨为基数,不足300吨的船舶也按300吨计算。公约扩大了责任限制的适用主体范围,包括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经理人、经营人、船长、船员等。公约规定了限制性债权和非限制性债权的范围,以及责任限额的计算方式。公约还规定了基金的设立和分配。
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于1986年生效,至今已有多个国家批准。该公约在适用的船舶范围、适用的主体范围、限制性债权和非限制性债权的规定上与1957年公约相似。然而,该公约对限制责任的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只有重大过失或故意行为才不享受责任限制。公约还规定了基金的设立和分配的具体规定。
世界各国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问题上通过制定国际公约来统一相关法律制度。这些公约在适用的船舶范围、适用的主体范围、限制性债权和非限制性债权的规定上有所不同。然而,这些公约的制定旨在解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问题,保护船舶所有人的权益,并促进海运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