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7-29
在众多的价格陷阱中,虚假打折是一些商家惯用的伎俩。他们会标价为“原价400元,现价160元”,但实际上,经查发现其原价本来就是160元。
某些商家在标签上故意省略了重要信息,例如产地、规格等。当消费者要求提供原价时,商家却不能提供降价前的交易票据。
有些商场推出购物“满百送20元”活动,但消费者得到的20元只能在该商场使用,并非现金。另一些商场规定购物券需和一定的现金同时使用,以诱导消费者进行循环滚动式消费。
虽然国家对“买一送一”等涉嫌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纠正,但商家又找到了新的应对招术。他们在洗护用品专区等地方进行“捆绑销售”,将两个单品的价格相加,然后冠以“买一送一”的名义。
一些商家使用带有欺骗性和误导性的文字和图片进行促销。例如标注“清仓大甩卖”、“市场最低价”、“特价”等标记,这些都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在价格打折的同时,商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有些商家在售出商品时标明“概不退换”,还设立所谓“最终解释权”来规避责任。
1. 不要轻信对方的宣传,应在冷静、全面考虑之后再采取行动,切忌被对方价格上的优惠所迷惑。
2. 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确定的购买目标、计划和具体步骤,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该讨价还价就讨价还价,该反击就果断反击,绝不手软。
3. 不要在时间上受对方所提期限的约束而匆忙地做出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耐心、遇事从容不迫,对消费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买方在消费中能够抵御卖方各种招数,坚持得越久,最终得到的实惠和好处也就越多。相反,如果买方招架不住卖方的各种手法和招术,急于订购其商品,必然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