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4
对于土地开荒者而言,需明确开荒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即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开荒者有权使用土地进行耕种,但不得用于建房。一般情况下,开荒地的使用权归属于原开荒者。然而,如果原开荒者在开荒后放弃土地并未再进行耕种,后续开荒者是否能够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则取决于前一位开荒者是否构成了放弃土地的事实。如果种植的是一年生作物,并且经过两年仍无人耕种,可视为土地被放弃。
如果土地所有权归属于村集体,村集体可以依法追回开荒地的使用权。然而,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村集体必须对开荒者进行赔偿。目前,对于征地时的开荒地补偿标准尚存在法律空白。然而,从原则上讲,开荒地的补偿应与农地补偿相同。如果村民希望获得开荒土地的承包使用证,可与村集体进行协商。首先与村集体签订相关的承包合同,然后向政府申请发证。
尽管目前法律中没有专门针对开荒地获得承包使用证的条文,但可以从其他相关法律中推导出依据。应当鼓励向开荒者发放土地承包证,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日益紧张的耕地资源。
“四荒地”是农村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依法归农民集体使用的“四荒地”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四荒地”,具体指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这些土地属于宝贵资源,但在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对于“四荒地”,可以采取家庭联产承包、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承包。承包对象既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是外部人员。
国家目前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此外,还将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