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02
根据1975年1月1日公布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海损理算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共同海损的范围、共同海损理算的原则、共同海损损失金额的计算、共同海损的分摊、利益和手续费、共同海损担保、共同海损时限等问题得到明确规定。规则第8条强调了简化共同海损理算的重要性,并要求理算书的简明扼要,以便执行。
根据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应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英国《海商法典》中第66条第4款的规定,被保险人在行使要求其他责任方分摊共同海损损失之前,保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不能以被保险人可以向其他人取得赔偿为由而拒赔,应首先赔付被保险人,并有权代表被保险人向其他负有责任的人追偿。
我国《海商法》第12章中未对此进行规定。然而,在1986年人保船舶险条款的一切险的共同海损和救助条款中,明确规定了被保险人可获得对共同海损牺牲的全部赔偿,而无需先行行使向其他各方索取分摊额的权利。然而,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共同海损费用,因为费用并不涉及具体利益的灭失或损坏,保险人不直接对此负责。被保险人必须首先充分行使对其他利益方的索赔权利,然后才能向保险人提出赔偿要求。与此不同的是,英国《海商法典》的做法是,被保险人承担共同海损费用的一部分,其损失比例部分可由保险人赔付,限定了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的范围。我国的法律和人保条款中未对此进行规定。
挪威的海上保险合同中曾提出过“共同海损吸收条款”,其核心是船舶保险人将船东在约定金额内的共同海损风险全部“吸收”过来,立即全部赔付船东遭受的共同海损牺牲和费用,无需等待共同海损理算。约定金额为船东与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所约定的最高限额。这一条款赋予船东一项有利的法律选择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使用。有学者建议我国海上保险制度也引入“共同海损吸收条款”,以使被保险人免受共同海损担保,减少共同海损理算和向其他利益方要求分摊的时间、劳力和成本。特别是在涉及大量小货主的情况下,对保护船舶所有人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