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海”轮船期损失纠纷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船舶碰撞法律知识

“大东海”轮船期损失纠纷案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2-07

 
37368

航次租船合同中卸货港的卸货效率约定及争议

案情

原告:**国际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被告:**远航船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992年7月22日,**公司与**公司签订了一份连续单航次租船合同。合同约定了装货港和卸货港,以及装卸货效率和时间的计算方式。合同还规定,如果船舶滞期,**公司应向**公司支付滞期费。合同签订后,**公司派遣了“大东海”轮运输散煤,并于8月24日抵达黄埔港桂山锚地,但未能靠泊黄埔新港码头。**公司多次要求**公司赔偿因滞留在锚地造成的船期损失,最后一次要求赔偿的时间为1992年12月29日。1994年12月29日,**公司向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船期损失。

审判

海事法院认为,**公司在二年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一日向法院传真递交起诉状,诉讼行为有效。**公司与**公司签订的连续单航次租船合同合法有效,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合同约定了装货港的装货效率、装货时间的起算和滞期费等事项,双方无争议。然而,合同没有约定卸货港的卸货时间及滞期费,仅约定卸货效率为CQD,即按习惯尽快装卸。根据合同约定,**公司作为出租人,应承担CQD条款下装卸时间损失的风险。本案中,合同约定的卸货港为黄埔新港码头一个安全泊位,而“大东海”轮抵达黄埔港桂山锚地并不能视为到达船舶。船舶是否靠泊并不以货物是否报关为条件。**公司认为船舶不能靠泊是**公司的责任,但缺乏事实依据。基于上述理由,**公司无权要求赔偿船期损失。因此,法院驳回了**公司的诉讼请求。**公司对海事法院的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他们认为,原判认定“大东海”轮到达合同约定的码头泊位不以货物是否报关为条件与事实不符。他们还表示,原判没有明确说明“大东海”轮不能及时抵达合同约定的码头泊位的原因,并且认为船舶不能靠泊是租船人的过失造成的。

二审请求

**公司在二审中请求法院作出公正判决,认为他们有权要求赔偿船期损失。他们指出,船东请求的是船期损失,而不是滞期费。他们认为原审法院认定**公司请求船期损失没有合同及法律依据是不当的。根据上述情况,**公司希望二审法院能对本案进行公正判决。
延伸阅读
  1. 商铺租赁期间的拆迁导致停产停业损失
  2. 贵州工伤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24
  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解读
  4. 司机肇事逃逸保险赔偿问题
  5. 驾驶证未更换导致交通事故理赔问题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海事诉讼的特点
  2. 关于共同海损的特殊牺牲和特殊费用的事故的法律解释
  3. 海事诉讼证据的定义和重要性
  4. 我国《海商法》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所适用的船舶范围
  5. 海事诉讼的特点
  6. 从本案谈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债权人
  7. 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如何视为闯红灯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软件工程师竞业禁止范本
  2. 监事竞业禁止协议范本
  3. 企业宣传册印刷承揽合同范本
  4. 木工加工承揽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