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8-26
本案涉及船舶承租合同的解释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对合同的解释应当遵循合同解释规则和方法。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定期租船合同是否为附条件的合同,并且该合同与光船租赁合同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法院在解释合同争议条款时,运用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并遵循体系解释的规则,最终认定该合同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2003年4月9日,原告**国航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与被告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签订了一份光船租赁合同,约定**公司向**公司光船承租“国鸿”轮,该合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第22条约定租期为5年,第二部分的第30条约定,光租合同结束后船舶即转入期租,期租租期为5年。同日,**公司与**公司和被告**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下称**货轮公司)还签订了一份期租合同,约定**公司将“国鸿”轮期租给**公司和**货轮公司经营,租期为5年。该合同第6条约定,船东将于本船光租给租船人的租期结束时将该船交给租船人使用。光租合同履行中,由于**公司违约,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裁决**公司有权撤船,光租合同于2004年5月31日解除。裁决书送达后,**公司未将船舶交还**公司。因此,**公司于2005年2月19日向天津海事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天津海事法院裁定,**公司于2005年3月13日将“国鸿”轮交还**公司。
2005年2月18日,**公司向厦门海事法院起诉,称光租合同履行中被解除,不符合期租合同约定的光租合同“租期结束”的情形,请求认定上述期租合同不生效。
**公司和**货轮公司辩称:一、**公司和**公司、**货轮公司签订的期租合同和**公司与**公司签订的光租合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合同,除了在时间上具有连接关系外,两个合同各自约定的权利义务并不发生交叉和牵连关系,**公司关于期租合同的存在是以光租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而期租合同生效是以光租合同完全履行为前提条件的观点完全没有合同依据,也不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二、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和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期租合同已于签订日生效。三、**公司与**公司签订的“国鸿”轮光租合同第30条“本光租合同结束后船舶即转入期租”中所说的“结束”并非专指5年期满,合同本意包括了可能因当事人协商、不可抗力、仲裁裁决等情况而出现的提前结束,**公司认为“光租合同的完全履行”才是合同约定的“结束”,方转入期租合同,完全偏离了合同本意。
厦门海事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光船租赁合同与期租合同的主体不相同。但由于**公司主张**货轮公司是其关联公司,在光船租赁合同的履行中**货轮公司是“国鸿”轮的实际经营人,而且两个租船合同是同日签订的,因此可以认为在签订该两份合同的过程中,**公司与**公司、**货轮公司之间存在贯通的意思联络和统一的意思表示。特别是由于光船租赁合同的第30条与期租合同的第6条在内容上相互应和,在时间上彼此衔接,所以评价期租合同的生效与否不能仅从该合同所具有的形式要件上进行,而应当充分注意该合同与光船租赁合同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探求当事人在光船租赁合同和期租合同中约定光租合同结束即转入期租的真实意图,还原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