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0-16
“第三者责任保险”是一种自愿性的保险,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保险合同来实现的。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是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的保险制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机动车辆必须参加该保险,保险公司必须承保该保险。
保险公司开展“第三者责任保险”业务是以盈利为目的,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则是以公益为目的。它主要是为了弥补交通事故中第三者遭受的损失,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而设立的,因此只是在总体上做到保本微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在“第三者责任保险”中,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机动车对第三者依法应当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无论受损害的第三者对交通事故是否有责任,保险公司都应该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第三者的损失。这意味着无论机动车在法律上是否应当对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都必须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除非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造成。
“第三者责任保险”对受损害的第三者只能向责任人索赔,保险公司再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第三者损失的,保险公司直接对遭受损失的第三者进行赔偿,从而及时、快捷地维护受害人的利益。
“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则是由《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
综上所述,保险法上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与《道路交通安全法》上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性质、目的、归责原则、赔偿途径和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