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企业涉讼时诉讼主体的确定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0-03
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天然人投资,企业财产归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穷责任的经营实体。那么如果个人独资企业涉讼时诉讼主体怎么确认呢?小编就这个问题搜集了以下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个人独资企业的诉讼地位和诉讼中民事责任的承担
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
在我国的程序法和实体法上,对于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划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来说,诉讼法上主体资格的享有是以实体法上享有实体权利为条件的,但是个人独资企业的诉讼地位的确立违反了这一原则。个人独资企业在实体法上没有独立法律人格,即不能独立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但在诉讼法上却被赋予了独立的诉讼地位。根据《民诉意见》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明确规定,经过工商登记的个人独资企业被视为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其他经济组织。这一司法解释的划定为实践中准确处理个人独资企业案件增加了复杂性。
个人独资企业的诉讼主体确定问题
在涉及个人独资企业为被告的案件中,诉讼主体的确定存在多种情况:有些案件中,原告起诉了企业,法院主动追加投资人为被告;有些案件中,原告起诉了投资人,法院又主动追加企业为被告;还有一些案件中,原告既起诉了企业,又起诉了投资人,但法院以企业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为由,判断原告对投资人的起诉不准确。这些情况的出现表明实务界对于处理这类案件的理解尚不一致。
个人独资企业的诉讼地位和民事责任的承担
个人独资企业和企业投资人作为被告时,应以原告的诉请为准。如果原告诉请企业为被告,那么企业就直接被列为被告;如果原告诉请企业投资人为被告,那么企业投资人就直接被列为被告;如果原告既诉请企业又诉请企业投资人为被告,那么企业和企业投资人可以共同被列为被告。这一观点的法律依据是:首先,个人独资企业的情形并不包括在《民诉意见》划定的十种必要共同诉讼中,因此一般以原告的诉请为准,人民法院不应随意追加被告;其次,虽然实体法中划定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但原告仅诉请企业为被告时,可以不追加企业投资人为被告来承担责任,因为企业投资人可以通过其他程序承担《个人独资企业法》划定的无限责任;最后,原告起诉企业和企业投资人时,列企业和企业投资人为共同被告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第三十一条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关于共同诉讼的划定,因此可以按照普通共同诉讼的方式处理。
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和继续时的法律责任承担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17条的规定,企业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享有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或继续。但是,《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6条和第27条规定的法定清算和自愿清算情形并不包括企业的转让和继续,也就是说,在企业被转让或被继续后,是不需要进行清算的。那么,在企业被转让或被继续后,企业债务应该如何承担呢?根据法人企业承担债务的基本原理,企业债务跟随企业财产,只要企业财产存在,企业就要承担债务责任。然而,在个人独资企业的情况下,企业的财产已经发生了转让,受让人已经支付了对价,企业投资人也发生了变化,将原企业的债务转嫁给受让人会增加其责任,显然是不公平的。目前,尚未有法律条文直接对这一问题进行划定,只能根据法理来判断。筆者认为,准确的处理方法是:首先,企业发生转让时,原企业产生的债务应由原企业投资人承担责任;现企业产生的债务由现企业和现企业的投资人共同承担责任;其次,企业发生继续时,应按照《继续法意见》第62条的规定处理,即以继续财产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遗嘱继续和受遗赠的第二顺序按比例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合理的,因为它遵循了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地位的原则,并且考虑到了转让和继续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