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19
针对陈某向张某借款未还的情况,关于保证人吴某是否有权直接起诉债务人陈某,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在保证人未承担保证责任之前,不能直接起诉债务人。第二种意见认为,保证人只能以债权人的名义起诉债务人。第三种意见认为,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时,保证人有权直接起诉债务人。
本文支持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保证人作为民事主体,享有诉权,即依据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享有诉权,都有权以自己名义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第一种意见混淆了诉权和胜诉权的概念。胜诉权是一种实体性权利,是经过人民法院诉讼程序确认的实际享有的民事权益;而诉权是一项程序性权利,具备诉权不一定就享有胜诉权。另外,由于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不存在代理关系,故保证人不能以债权人名义起诉,第二种意见也没有法律依据。
二、基于追偿权,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通常情况下,保证人在承担了保证责任后才会行使追偿权,向债务人提起诉讼。然而,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时,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此时债权人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但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并未免除。一旦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可能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此时债务人已无财产可供履行,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必将受到侵害。因此,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时,应赋予保证人提起诉讼的权利。
三、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人应被列为第三人。如果保证人没有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人民法院应依职权追加债权人作为第三人。因为在保证债权纠纷中,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在具体处理时,如果能够确认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应判决债务人向第三人债权人履行义务。如果债权人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放弃债权,导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主合同关系消失,那么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也会消失。此时,保证人可以申请撤回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保证人的诉讼请求,以终结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