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7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当事人对级别管理存在异议时,有权提出异议。当事人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并由法院进行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如对管辖权有异议,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如果异议不成立,法院将裁定驳回异议。
如果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则视为受诉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情况除外。
民事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也称为一般地域管辖。采用“原告就被告”原则有助于传唤被告出庭应诉,有利于采取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如果被告败诉,还有利于执行。同时,该原则还可以防止原告滥用诉权,给被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包括:
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如果同一诉讼中有多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位于两个以上法院辖区,那么各法院都具有管辖权。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还明确列举了以下几种根据“原告就被告”原则确定管辖法院的诉讼:
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法院管辖。
被告原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则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的法院管辖。
由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由被监护人住所地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