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4-21
实验室仪器和设施是进行化验分析、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工具,为了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实验数据,必须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施的规范管理。本制度旨在确保实验室仪器设施的质量可靠、功能正常,并规定了保管、使用、保养、检修、申请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责。
实验室仪器设施的管理由研发中心负责。公司技术员工在使用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前需要在研发中心进行登记并身着实验服。研发中心负责对本次实验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并按本制度规定的实施内容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
(1)各种精密仪器需保持环境清洁、安放安全稳固,并注意防尘、防震、防潮、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防腐蚀和防止电炉高温热源的影响。
(2)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改装精密仪器,如确有需要必须上报主管领导同意,并应作出相关的备查记录。
(3)精密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完后必须清理干净设备、仪器残留样品、试剂,并整理归位。实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拨动仪器旋钮,以免损坏仪器,也不得挪作他用。
(4)精密仪器技术资料应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管,并做好使用检修记录。非常用的技术资料应统一存放公司研发中心保管。
(1)玻璃仪器须放在平稳不易摔落之处。
(2)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应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3)带磨口塞的仪器在清洗前必须先作记号,塞口不能互混。带磨口塞的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塞应垫一张纸片,磨口塞间若有沙粒时不能用力转动,磨口塞间不能用去污粉擦洗,以免损伤。
(4)所有玻璃仪器在使用过程应特别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破损。使用完毕后必须洗干净,不要在容器内遗留油脂、酸、碱液等腐蚀性及毒性物质,并及时归回原位。滴定管、移液管等洗净后要用净滤纸包住两端,以防沾污。
(1)所有的实验设备均应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操作者照章使用设备,防范事故发生。
(2)实验设备的配套电气设施如电源控制柜等如发生故障应通知相关专业人员修理,非本专业操作者不得擅自处理,以防意外事故。
(3)实验设备中的机械传动部位的润滑和维护等工作,应按设备动力科制定的润滑控制点图表和检查维护部位,按时进行保养和检查。常见的一般故障由操作者排除,出现大故障应通知设备科安排解决。
(4)实验设备使用后均要进行保养和场地清理,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检查设备开关断电情况,做好防火防电和防漏等安全事项。
(1)实验仪器和设备由各部门根据公司产品生产的需要,统一进行计划管理。各部门报出申购计划后,经公司审核后统一规划安排采购,并在研发中心做好仪器、设备等进出情况记录。
(2)仪器、设备的更新应遵循精度对口、选型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在购置时,实验室可派专人配合采购部门进行质量把关。
(3)实验室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对能修复使用,又不影响测试工作精度的仪器设备不能作报废更新上报。无法修复,失去使用价值的,也要报请上级部门组织鉴定方能作报废和淘汰更新处理。
(1)设备器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于主要零部件老化导致精度降低不能使用,属于自然废损;由于仪器设备本身内在质量问题,在使用时,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损坏,则为非责任性损坏,按有关手续办理废损处理。
(2)如因责任心不强,违规使用或保管混乱,造成损坏,应作为责任事故,除按有关手续办理废损处理外,还应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1)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且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3)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或储藏柜。
(1)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2)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机、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3)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
(4)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且在处理药品之所有过程中需穿鞋子。
(5)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1)各实验室应注重环境卫生,并须保持整洁。
(2)为减少尘埃飞扬,洒扫工作应于工作时间外进行。
(3)有盖垃圾桶应常清除消毒以保证环境清洁。
(4)垃圾清除及处理,必须合乎卫生要求应按指定处所倾倒,不得任意倾倒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5)凡有毒性或易燃之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
(6)窗面及照明器具透光部份均须保持清洁。
(7)保持所有走廊、楼梯通行无阻。
(8)油类或化学物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冲洗干净。
(9)养成使用人员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之良好习惯,以确保实习场所清洁。
(10)垃圾或废物不得堆积于操作地区或办公室内。
(11)工业消防用水,应与饮用水分别由不同放于一定处所。
(12)盥洗室、厕所、水沟等应经常保持清洁。
(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
(2)本规章制度自公示之日起生效。
风险提示:企业规章制度可以成为企业用工管理的证据,但并非所有规章制度都具有法律效力。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企业需要收集和保留履行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的证据,以免在仲裁和诉讼中举证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