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仲裁法律知识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364493
仲裁的适用范围是指哪些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一、当事人的资格要求

根据仲裁法第2条的规定,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包括国内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组织。

二、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

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有权处分的。这意味着仲裁范围仅限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三、合同纠纷的范围

合同纠纷是指双方当事人因订立或履行各类经济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包括国内、国外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国内各类经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房地产合同纠纷、期货和证券交易纠纷、保险合同纠纷、借贷合同纠纷、票据纠纷、抵押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和海商纠纷等。还包括涉外的、涉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济纠纷,以及涉及国际贸易、国际代理、国际投资、国际技术合作等方面的纠纷。

四、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范围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主要指由侵权行为引发的纠纷,尤其在产品质量责任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较为常见。

五、不适用仲裁的纠纷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有两类纠纷不能通过仲裁解决:1.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这类纠纷涉及当事人本人不能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需要法院作出判决或由政府机关作出决定,不属于仲裁机构的管辖范围。2. 行政争议: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因行政管理引起的争议。根据外国法律规定,这类纠纷应当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

六、特殊纠纷的调整

仲裁法还规定,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由国家另行规定,不适用仲裁法。这是因为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与一般的民事经济纠纷有所不同,需要另行规定予以调整。

社会热点热门知识

  1.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
  2. 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 网名的保护及姓名权的相关权利
  4. 国家荣誉称号的具体名称的确定
  5. 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6. 劳动仲裁程序及时间限制
  7.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