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8
对于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就是指:在战时,明知道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还为他们提供帮助的行为。我国对于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认定是有一定的规定的。那么,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认定是如何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一方面的知识,行为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区分主观故意
战时窝藏罪的主要目的是使逃离部队的军人免受部队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追查,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部队的军人的劳动力。虽然两者在提供住所、财物等方面的行为相似,但其意图和目的存在本质区别。战时窝藏罪的行为人通常会积极帮助被窝藏者逃避追查,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行为人则更倾向于为自己谋取利益,不一定会提供住所。
区分客观行为
战时窝藏罪的行为人提供的住所和财物通常是无偿的,不要求对方提供劳动力作为回报。行为上,战时窝藏罪一般表现为暗地里的隐藏和帮助逃跑;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表现为有偿聘请他人为自己服务,不一定提供住所。
区分时间要求
战时窝藏罪必须发生在战时,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没有这个要求,可以在战时或平时发生。有时,行为人可能会以窝藏的名义为逃离部队的军人提供住所和财物,并让其提供一些劳动,形式上看似雇佣关系,实际上是窝藏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战时窝藏罪论处,而不是构成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
战时窝藏罪与窝藏罪的区别
区分主观要件
战时窝藏罪的主观要件是明知被窝藏者是逃离部队的军人并决意窝藏,而窝藏罪则是明知被窝藏者是犯罪者并决意窝藏。
区分犯罪对象
战时窝藏罪的对象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这些军人既可以是没有构成任何犯罪的军人,也可以是逃离部队罪或其他罪行的军人。而窝藏罪则不限于军人,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非军人,但必须是犯罪人。
区分时间要求
战时窝藏罪必须发生在战时,而窝藏罪则没有这个要求。
区分客观要件
战时窝藏罪属于情节犯,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窝藏罪则是行为犯,一般情况下,只要实施了窝藏行为,除非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都应当构成犯罪。情节严重是窝藏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之一。
区分客体
战时窝藏罪侵害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秩序和兵役制度,进而对国家的国防利益造成威胁。而窝藏罪通过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运作来破坏社会管理秩序。当然,如果在战时窝藏的逃离部队的军人已构成逃离部队罪或其他罪行,行为人还触犯了窝藏罪,应当选择从重处罚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