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票付款的法律性质和效果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24
汇票付款行为的特征如下:
1. 汇票付款的行为主体
根据我国票据法,汇票付款是由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也称为担当付款人)进行的行为。根据票据法原理,汇票付款是第一债务人的行为,应由付款人单方履行。然而,根据不同国家的票据法规定,该债务履行行为也可以由担当付款人代理进行,或者由参加付款人参与履行。如果由付款人直接履行汇票付款,原有的汇票关系将完全消灭。但如果由担当付款人或参加付款人替代履行付款,担当付款人或参加付款人将代位取得票据求偿权,原有的汇票关系并不完全消灭。在票据法理论中,有学者主张将付款人从事的支付票款行为称为票据付款,将担当付款人或参加付款人替代支付的行为定义为“广义的票据付款”。
2. 汇票付款的法律性质
汇票付款是指票据债务人支付票据金额的债务履行行为。与创设票据关系或变更票据关系的票据行为不同,汇票付款实质上是票据权利的实现或票据上债务的履行。同时,汇票付款也不等同于追索权的行使或票据担保责任的履行,后者在履行行为性质、追索金额范围和法律效果上均不同于汇票付款。因此,汇票付款是付款人严格按照票据上记载支付票据金额的事实行为或履行行为。
3. 汇票付款的法律效果
根据票据法原理,汇票付款人在依据票据履行了汇票付款后,不仅消灭了持票人的兑付请求权和第一债务人的票据债务,还消灭了持票人的追索权和所有第二债务人的担保责任,从而使票据关系归于消灭。这是根据票据法规定的一种法定后果。然而,根据不同国家票据法的规定,在由担当付款人或参加付款人代替付款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款的情况下,原票据关系并未完全消灭,担当付款人或参加付款人仍享有追偿权。这些规定体现了票据关系仍受到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的支配。在我国的票据法中,并未规定参加付款人制度。根据《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18条的规定,我国的票据付款可以由代理付款人替代支付,代理付款人是指根据付款人的委托,代其支付票据金额的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代理付款人在代理付款后,将取得对原付款人的求偿权。可以说,我国目前法律对于代理付款人代理付款的规定,有助于简化票据关系,使得票据因获得付款而消灭票据关系和票据被拒绝付款而引起追索权关系两者之间具有了较为明确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