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0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其中包括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需要区分以下不同情况:
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如果希望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如果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而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如果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在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但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离婚过错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种方式。
财产损害赔偿主要指因过错方的过错行为导致无过错方所持财产减少,无过错方可能失去的利益,例如双方共同经营或可期待的利益、医疗费用、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等费用。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对他人财产造成的损害应按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在离婚损害赔偿中,财产损害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原则,即不仅要赔偿直接损失,还要赔偿确定的间接损失。
精神损害指配偶身份的纯正和感情专一的精神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排他的性生活利益受到损害,以及家庭暴力或精神压抑所致的肉体伤害和痛苦,以及名誉、人格尊严、社会地位等社会价值的贬损等。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较为困难,金钱无法衡量感情,但金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过错方在婚姻中的损失。法官在裁量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时,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程度,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和具体侵权情节,以及其他因素如婚姻持续时间、过错方对家庭、子女的义务和贡献,以及加害人的经济状况和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