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8

 
417190

一、侵权事实的证据

1、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权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载体作为证据。

2、以口头形式侵权的,需要提供证人证言或相关证明材料。

3、以其他形式侵权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二、侵权后果的证据

1、需要提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证据。

2、如果造成精神损失,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三、法人的证明文件

如果原告或被告是法人,需要提供法人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四、委托代理诉讼的授权委托书

如果需要委托他人代理诉讼,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

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的规定,确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需要考虑以下四个要素:

1. 行为人主观过错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在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中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例如,在媒体报道中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案件中,如果加害人的主观意图是故意的,那么可以轻易确定其过错。但如果加害人的行为仅仅是由于对报道事实的调查或审查不严谨而导致报道失实,那么如何确定其主观过错呢?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不应过分要求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在我国的国情下,舆论监督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2. 行为人行为违法

对于构成要素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并未明确解释。但笔者认为,按照惯例,这里的"法"应该被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虽然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违反这些规定并不会导致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救济途径是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要求对行为人进行处理。

3. 存在损害后果

由于名誉权本身具有特殊性,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后果的表现有所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困难。例如,公民因加害人的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的行为导致商誉下降、合同被终止等。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名誉权案件的处理一直由法官自行裁量,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后果的严重性,没有法定和统一的衡量标准。这也是完善名誉权保护制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
  2.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3.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4. 学校退餐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5. 网络侵权的物证及其重要性
  6. 未满18岁进厂属于童工吗
  7.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