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5

 
363711
摘要: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一种赔偿,但是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重要意义

将精神损害赔偿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有利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拓展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功效,倒逼司法机关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善待公民人身权,更好地彰显法治的精神和人权的尊严。

司法解释首次明确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这是司法解释中首次规定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和特点

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损害赔偿不等同于财产损害赔偿,而是对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给予的物质抚慰和对精神利益减损的补偿。精神损害赔偿兼容了抚慰性、补偿性和惩罚性,既是对受害人精神权益的民事权利救济,同时也对侵权人彰显了一定的经济惩罚性,以示制裁和训诫。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法律中的发展

长期以来,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法律中处于立法空白、司法操作难度重重的尴尬境地。然而,随着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精神损害赔偿逐渐得到重视和规范。早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就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随后的相关解释和法律也进一步确认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更是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民事基本法中。此外,2010年通过的赔偿法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司法解释的重要意义

然而,现行法律未明文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非刑事司法赔偿。但是,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实施违法拘留、殴打、虐待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的损害后果有可能不亚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的损害后果。将非刑事司法赔偿排除在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的适用范围之外,有悖于国家赔偿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初衷。因此,此次司法解释的发布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完善了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结

建立健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举措,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有助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拓展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效果,倒逼司法机关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善待公民人身权,更好地彰显法治的精神和人权的尊严。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种类
  2.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3. 保姆与雇主的法律关系
  4. 学校退餐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未满18岁进厂属于童工吗
  6.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
  7.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