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9-30
一、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没有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也应允许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现行中国刑法和司法解释明确指出,若被害者因犯罪行为导致精神损伤而提出的此类诉求,法院将不会受理官方并认为其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公民权利法律观念的不断加强,要求对刑事侵权给予精神补偿的呼声日益增高。
精神损害赔偿机制已经有效地运作于民事法律体系之中,但在刑事方面的立法和实践中却未得到支持,这从逻辑或法理上来分析都显得不合理。
对此,本文主张需要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保障受害人权益、实现公正公平、维护法律体系的完整性。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怎么赔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让法院帮咱们看看怎么赔钱给受害者,好弥补他们因为犯罪受到的损失。
法院会算算犯罪行为到底让人家损失了多少东西,然后看案子的具体情况,给被告一个需要赔付的金额。
比如说,要是犯罪导致人家受伤了,那就得赔付治疗和康复期间花掉的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等等,还有因为不能工作少赚的那部分钱。
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要一起搞定,也就是说,在被告被判死刑前,所有的赔偿问题都得先解决。
这样做就是为了省事,一次就能把被告的罪行和赔偿责任都处理完,也能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