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损失的司法争议与科学界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法律知识

经济损失的司法争议与科学界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7-02

 
361388

一、经济损失的分类

作为渎职罪立案标准之一,经济损失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根据《立案标准》,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行为造成的财产损毁或减少的实际价值,而间接经济损失则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管理活动或挽回损失所支付的费用。本文将重点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界定。

二、直接经济损失的争议

对于直接经济损失的范围,司法界存在四种主要观点:1. 只有不可挽回的灭失性损失才属于经济损失的范畴。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物理性损失且无法挽回的损失才能被视为经济损失。这种观点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若干意见》和《会议纪要稿》。然而,这些文件已经被废除或未正式成文,因此不适合作为司法实践的依据。2. 只有穷尽手段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才属于经济损失的范畴。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在行为人采取一切手段后仍无法挽回经济损失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经济损失。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法律性损失存在的救济程序,并且对于穷尽手段的界定存在困难。

渎职犯罪的特点

渎职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渎职罪是惩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职责行为的罪名,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此类犯罪。2. 渎职犯罪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权力或不履行、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我国现行刑法对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现有刑法体系和立法价值的要求,以及司法实践的需要,过失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相反,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应包括“故意加实含的复合罪过形式”。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故意和过失是两种不同的主观罪过。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为了进一步界定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故意、过失或二者兼具。目前,学界对于该问题的观点主要分为单一罪过说和复杂罪过说。在刑法实践中,对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的具体界定仍需进一步探讨。
延伸阅读
  1. 渎职金额多少可以量刑
  2. 破坏公共财物的刑罚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4. 公司签空白合同并有证据如何赔偿
  5. 寻衅滋事罪诉状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国家刑法是否包含入室抢劫罪
  2.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3.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4.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