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审判程序的定义和阶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法庭审判程序的定义和阶段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9-29

 
361089
什么是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法庭审判程序是指在公诉人、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直接参加下,人民法院进行的一种诉讼程序。该程序通过当庭核实证据材料、查明案件事实、听取辩论意见等步骤,最终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犯有何罪、应否判处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并依法做出判决。

法庭审判程序的六个阶段

法庭审判程序由以下六个阶段组成:

  1. 庭审预备:在庭审开始前,法庭准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庭审的顺利进行。
  2. 宣布开庭:法庭宣布庭审正式开始,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的规则和程序。
  3. 法庭调查:法庭核实证据材料,进行案件事实的查明,包括对证人的质证和被告人的发问。
  4. 法庭辩论:在法庭调查结束后,各方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辩论。
  5. 被告人最后陈述:被告人有权在法庭辩论结束后进行最后陈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辩解。
  6. 评议和宣判:法庭对案件进行评议,最终依法做出判决,并在庭审结束时宣布判决结果。

关于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问题:什么是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解答:在公诉案件中,代理是指由被害人、法定代理人或被害人近亲属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在法律赋予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范围内行使权利,以维护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具有诉讼参与人的地位,享有一系列诉讼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行使上述权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被害人诉讼代理人的职责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帮助被害人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延伸阅读
  1. 法院宣判通知家属的法律规定
  2. 刑事诉讼第一审庭审程序的详细流程
  3. 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
  4.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重新解读和润色
  5. 民事审判程序的组成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民事终审判决后的改判可能性
  2. 一、一审和二审新证据举证期限
  3. 行政上诉人明确拒绝陈述的后果
  4. 行政上诉人明确拒绝陈述的法律后果
  5. 支付令的形式审查程序
  6. 行政诉讼补充证据的时限和审查
  7. 欠薪单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异议的处理方式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