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1
一、刑事国家赔偿责任主体
1. 刑事责任的主要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短期内不得执行死刑的缓期两年执行和立即执行死刑六种。
2. 这些都是属于主刑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法律还规定了相关的附加刑,例如罚款和剥夺政治权利等等。
刑事责任的概念,即是指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进行追责的法律责任。
所以,对于刑事责任的判决,通常会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来做出相应的选择。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之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首先,追究的违法行为性质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象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追究责任的机构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权力归属于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而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则只属于司法机关,且必须按照《刑法》的规定进行;最后,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也有所不同,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制裁方式,可以判处死刑,相比之下,追究行政责任的程度要轻得多。
刑事责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犯罪行为本身,另一个是针对犯罪行为所采取的刑罚措施。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第三十四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二、羁押属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
在我国,羁押行为并不必然地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范畴之内,而须遵循特定的法律规范以及其相关的限制条件。
具体而言,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的第十七及第十八条之规定,对于那些在实际情况下并未存在犯罪事实或无法确凿证实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员遭受错误的拘留,亦或是对在既定证据体系中无法判定为罪犯的人员被错误逮捕,以及在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后的再审过程中被判决无罪,且此前所判处的刑罚已得到执行的情形,受害人均有权获得相应的国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