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过渡期在华外资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货币金融 > 国际融资法律知识

后过渡期在华外资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4-09-29

 
35270
自从日本输出入银行1979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来,经过27年发展,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忽视。仅就银行业而言,到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目已达312家,资产总额达9279亿元。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股我国商业银行。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投资者的情况

截至2006年末,共有21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了29家境外投资者,总投资额达190亿美元。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中的份额

从资产份额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11月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别占据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52%、16%、8%、10%、6%、4%和2%,而外资银行仅占2%。然而,这些数据没有考虑到外资已经参股了其他许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将这一因素纳入考虑,外资实际资产份额应当显著提升。

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

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相对较高。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高利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例较低。

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

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在2006年末结束了入世过渡期,根据入世议定书,中国政府向外资广泛、大幅度地开放了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为外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在外资银行驻华总部云集的上海,外资金融机构的增长潜力在2006年底中国大幅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后短短半个月内就显现得相当充分。根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数据,2006年11至12月,驻沪外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占同期全市新增贷款的58%;2006年12月11日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后,12月下旬5家驻沪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大额定期储蓄存款达2.98亿元。

外资金融机构的正反两面作用

外资金融机构对东道国可能带来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市场开放度不高时,其潜在负面影响并不充分展现;然而,广泛、大幅度的市场开放将使其潜在冲击暴露无遗。因此,东道国监管部门在放松直接的市场准入管制时必须同步强化间接的业务监管。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享受更多市场开放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接受更多的行为约束,以平衡权利与义务。

东道国面临的潜在挑战

东道国扩大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所面临的潜在挑战主要包括:

延伸阅读
  1. 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没有钱还能再开车吗
  2. 有限合伙抽逃出资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3. 管理者的保证金
  4. 商业汇票结算的法律特点
  5. 证券交易所的消极作用

国际货币金融热门知识

  1. 互联网支付的洗钱风险与法律防范
  2. 特别提款权的法律地位
  3. 采购人规避公开招标的法律限制
  4. 直接标价法
  5. 一、注册资金和年营业额较低的企业
  6. 第一节 外汇结算概述
  7. 开放式基金赎回:投资者观念的纠正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国际货币金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合作协议书
  2. 融资还款计划书范本
  3.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4. 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