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法律知识

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5-03-10

 
351731

一、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1.在主体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多为国家机关中的工作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则主要集中于从事侦查、检察、审判等司法工作领域的专业人士。

2.从客体角度来看,两罪之间亦有显著差别。

滥用职权罪的主要侵害对象是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秩序;而徇私枉法罪所侵害的客体则为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运行机制。

3.在客观方面,滥用职权罪表现为当事人滥用职权的行为,使得公共财产、国家及人民的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害;而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为了个人私利或情感因素而枉顾法律公正性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区别

1.犯罪性质的差异性分析。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滥用职权罪在客观层面的本质特征在于对职权进行了“滥用”。

这一“滥用”现象主要呈现出两种层次:其一是逾越职权的滥用,具体体现为人行为对于法定权力范围的僭越,违法决断并处置无权管辖的事务;其二是非法行使职权的滥用,即行为人违反法定的公事处理流程,任意妄为之地处理公务。

与此相对应,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核心特征则是对职守的“疏忽大意”。

这一“疏忽大意”行为主要展现出以下两种形态:其一是未能履行职责义务,即行为人视自己责任如儿戏,对法定职责义务,本应积极作为却选择消极对待,放弃职守、擅离职守;其二是未尽职尽责,即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对法定职责义务,敷衍了事。

2.行为方式的对比研究。

从行为方式的角度来看,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均可由作为或不作为构成,但其主要的行为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即滥用职权罪主要以作为为主导,而玩忽职守罪则多以不作为为主要表现形式。

3.结果要件的深入剖析。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滥用职权罪只要导致1人死亡,或者2人重伤、5人以上轻伤便可予以立案调查;而玩忽职守罪除了导致1人死亡外,还需达到3人重伤、10人以上轻伤方可立案。

此外,滥用职权罪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万元亦可立案;相比之下,玩忽职守罪则需要达到30万元的经济损失方能立案。

延伸阅读
  1. 渎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 渎职罪能怎么判
  3. 徇私枉法滥用职权能一起用吗
  4. 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罪如何处罚
  5. 枉法裁判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2.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3.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4.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