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29
记账本位币,又称功能货币,是指各单位在从事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主要使用的货币。它是各单位计量资金流动和业务经营成果的统一尺度。而外币则是指除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在会计核算中通常指除记账本位币以外的各种货币。
记账汇率是指各单位在计算和记录以外币计算的业务时所采用的汇率。它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和变动汇率两种。固定汇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的记账汇率,例如采用当月1日或上季末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在本月或本季内保持不变。而变动汇率则是指根据外汇牌价的变动而经常变动的记账汇率,例如采用当天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这样记账汇率每天都在变动。
账面汇率是指企业采用的已登记入账的汇率。企业可以通过先进先出法、逐笔认定法、月终调整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来确定账面汇率。
汇兑损益是指各单位在外币存款、外币借款以及用外币结算的往来款项发生变动时,由于折算差额而产生的损益。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照期末国家的外汇牌价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与按账面汇率记载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二是不同币种之间的折算所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差额。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外汇业务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企业在发生外币现金、存款以及外币债权债务等业务时,应将相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进行记账,并同时在账户上登记原币金额和折合率。
企业在将外币折合成人民币进行记账时,可以采用业务发生时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汇价作为折合率,也可以采用当月1日的市场汇价。在会计期末,需要按照期末市场汇价对人民币余额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进行处理。
当企业事业单位等向银行结汇时,一方面按照银行兑付给单位的人民币金额记银行存款的增加,另一方面按照市场汇价计算的人民币金额记应收账款的减少,两者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而当单位向银行购汇时,一方面按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记银行存款的减少,另一方面按照市场汇价折合的人民币金额记减少的应付款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