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犯罪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承诺法律知识

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犯罪吗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7

 
351364

一、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犯罪吗

若培训机构在招揽学员过程中过度作出承诺,则此举可能构成严重的违法行为。

依据我国严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其中第二百六十六条详细阐明了此种行为的定义与惩罚标准,即一种通过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法,使受害者陷入错误判断,并在这种误导下进行财务处置,从而获取大额私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对于此类违规操作,倘若造成的损失达到一定数目,就将被判定为诈骗罪。

具体量刑标准为:诈骗公私财产金额在一定程度上的,给予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之处罚,同时设置罚金或者单独罚款。

换言之,倘若培训机构在训练提供环节存在任何虚假承诺,特别是涉及考试通过率、分数增长或是就业推荐等关乎学员切身利益的内容,再加上其有故意欺骗学员财物的行为证据确凿,那么该培训机构以及涉事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被宣告有罪,面临严重刑事处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培训费用总额极为庞大以致被判定为诈骗罪,量刑往往将达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故而,对于那些遭遇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的学子们,务必提高警觉,谨慎审查相关合同条款,当有疑问时,务必立即与教师、家长甚至法律领域有经验的专家寻求帮助。

同时,作为培训机构亦应坚守诚信原则,自觉避免使用虚假宣传和承诺作为吸引学员的手段,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培训机构交了钱不想学了学费不退怎么办

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继续,但对方却拒绝退还学费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首先,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果,则当事人可以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寻求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协助,以便解除合约并追回应得的退款;其次,若当事人与经营者之间已经签订了仲裁协议,那么也可以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其进行仲裁处理;最后,当事人需要妥善保存所有的消费凭证以及书面合同,以便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律师协会的职责和权力
  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有什么权利
  3. 失业保险基金的存放地点
  4. 教育、培训广告的限制
  5. 劳动局投诉是免费的吗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合同签订可约定第三方吗
  2. 附和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3. 授权行为与委托代理关系
  4. 格式合同条款有哪些
  5. 公司未续签合同有赔偿吗
  6. 没签合同劳动辞职赔偿多少
  7. 海南看守所会见怎么找律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合作合同范本
  2. 培训机构教师合同范本
  3. 教育机构学员培训合同范本
  4. 教育机构教师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