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7
一、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犯罪吗
若培训机构在招揽学员过程中过度作出承诺,则此举可能构成严重的违法行为。
依据我国严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其中第二百六十六条详细阐明了此种行为的定义与惩罚标准,即一种通过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法,使受害者陷入错误判断,并在这种误导下进行财务处置,从而获取大额私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对于此类违规操作,倘若造成的损失达到一定数目,就将被判定为诈骗罪。
具体量刑标准为:诈骗公私财产金额在一定程度上的,给予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之处罚,同时设置罚金或者单独罚款。
换言之,倘若培训机构在训练提供环节存在任何虚假承诺,特别是涉及考试通过率、分数增长或是就业推荐等关乎学员切身利益的内容,再加上其有故意欺骗学员财物的行为证据确凿,那么该培训机构以及涉事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被宣告有罪,面临严重刑事处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培训费用总额极为庞大以致被判定为诈骗罪,量刑往往将达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故而,对于那些遭遇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的学子们,务必提高警觉,谨慎审查相关合同条款,当有疑问时,务必立即与教师、家长甚至法律领域有经验的专家寻求帮助。
同时,作为培训机构亦应坚守诚信原则,自觉避免使用虚假宣传和承诺作为吸引学员的手段,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培训机构交了钱不想学了学费不退怎么办
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继续,但对方却拒绝退还学费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首先,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果,则当事人可以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寻求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协助,以便解除合约并追回应得的退款;其次,若当事人与经营者之间已经签订了仲裁协议,那么也可以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其进行仲裁处理;最后,当事人需要妥善保存所有的消费凭证以及书面合同,以便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