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8-09
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它是合约双方在约定期限内,按照某个公式约定的汇率与利率,以约定数量的本金加利息进行货币交换的责任。
根据货币互换协议,在约定期限内,双方各自支付对方的利息。其中,中方支付卢-布利率,俄方支付人民币利率。到期时,中方支付卢-布本金,俄方支付人民币本金。
货币互换协议的定价涉及三个变量,即交换双方的同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双方的现汇率和对未来汇率的展望。根据复杂的数学定价模型,可以纳入随机过程进行估计。然而,中俄互换协议可能更多地受到政治考量而非市场考量的影响。
由于货币互换协议无法在市场上交易,因此没有市场价格。然而,根据汇率和利率的变化,该协议仍然具有内在价值。对于一方而言,协议的价值可能缩小,也可能增加。
根据假设,如果在10月份签署协议时,1个人民币兑换7卢-布,那么协议将以该汇率为基准。中方支付1亿人民币,俄方支付7亿卢-布。(如果是今天签署,估计协商价将是1亿人民币兑换9亿卢-布)。因此,目前该协议对中方的价值在缩减。
根据协议的约定,俄方有权要求以1人民币兑换7卢-布的汇率进行互换,向俄中贸易进口商提供贷款,帮助俄罗斯商人锁定卢-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协议一旦签署,就必须执行,否则将构成违约。
假设协议约定的人民币利率为1%,卢-布利率为5%。由于置换,我们承担了5%的卢-布利率,俄方承担了1%的人民币利率。如果协议中规定的是固定利率,那么付款金额不会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我们每年支付3500万卢-布的利息,他们支付100万人民币的利息。到期时,我们支付他们7亿卢-布的本金,他们支付我们1亿人民币的本金。目前可能的亏损是,这7亿卢-布没有完全到账,那么直接损失就是按照市场价计算,1亿人民币已经远远超过7亿卢-布,甚至可能达到9亿卢-布,其中2亿卢-布的差价就是直接损失。或者即使到账了,但没有进行兑换,上述损失仍然存在。即使有人提出三年后再进行兑换,也无法保证能否抵消损失,因为市场永远在变化。
假设双方是理性人,进行货币互换是为了使用货币,而且有基于汇率和收益率的定价机制。如果双方完全不是经济理性人,进行货币互换不是为了使用货币,并且缺乏准确的基于汇率和收益率的定价机制,那么无法确定这份合约是盈利还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