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货币金融 > 国际货币法律知识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2-20

 
35116
在被查处的这些经济犯罪案件中,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式:

非法开办储蓄业务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金融机构擅自开办储蓄业务,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违规变动储蓄存款利率

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违反国家利率规定,擅自变动储蓄存款利率,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

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给付回报、实物等方式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变相吸收存款

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发行股金等方式吸收资金,变相吸收存款;以兴办实业为名,承诺回报,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

金融机构以返租、代管、代养等形式销售商品、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以鼓励政策为幌子集资

金融机构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民间资金造林等方面采取的鼓励政策为幌子,许诺高额回报,进行非法集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

金融机构以预售、合作经营、投资入股或加盟等为名,承诺回报,收取订金、股金、加盟费等,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组织集资活动

金融机构组织“抬会”、“合会”、“标会”等活动,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传销活动

金融机构不依托于商品买卖,而是通过发展会员、收取高额入门费等手段维系运作,进行“拉人头”传销,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传销活动

金融机构利用公司的合法外衣和品牌产品,通过开展所谓的直销业务或者宣传所谓的先进营销理念,以专卖、代理、加盟连锁等方式进行传销,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变相传销活动

金融机构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销售互联网学习网址等为幌子,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吸纳会员,实施变相传销活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变相传销活动

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消费储值”的经营模式,通过收取商家和消费者加盟费的方式,实施变相传销活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欺诈性证券交易

金融机构称公司将要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或称发行股票已获政府部门批准,诱使或骗取投资者购买其股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

金融机构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便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

一些所谓的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未经批准便向社会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外汇买卖活动

一些公司声称与境外公司有合作关系,或是境外公司中国代表处,收取客户保证金和手续费后,提供互联网平台进行非法外汇买卖活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延伸阅读
  1.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证据审查的几个问题
  2.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类型
  3. 传销是否属于涉众型经济犯罪
  4.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证据审查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5. 涉众诈骗企业托管经营以偿债务

国际货币金融热门知识

  1. 外汇管理条例中的境内机构是指哪些
  2. 国际融资租赁所涉及的协议文件
  3. 国际债券的含义
  4. 《国际融资租赁公约》
  5. 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管理办法
  6. 新旧规定对比变化
  7. 工程第三方责任险费率是怎么样的
国际货币金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