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05
跨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对国际收支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但净贸易效益却是负面的。根据1994年至1997年的外资企业交易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非加工贸易存在巨大的逆差,而加工贸易则呈顺差。约有三分之二的中国出口产品的加工附加值为25%。受贸易格局限制,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大部分来自亚洲地区,而成品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和欧洲。无论外资企业是否参与,中国产品出口的附加值都在增加。这意味着现代生产和加工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可以预见,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大大提高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然而,欧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中国市民的需求,对产品出口的影响有限。因此,尽管并购式跨国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但由于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品和原材料,并加上利润的汇回,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仍然是负面的。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市场是建立在市场不完全基础上的竞争性市场。尽管中国同样存在较高的市场集中度,特别是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行业,但与开放经济成熟的资产结构格局不同。在跨国直接投资进入之前,发展中国家的较高市场集中度是建立在政府政策行为基础之上的。然而,一旦开放门户,跨国直接投资将对市场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将导致中国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规模经济效应越明显,集中效应也越明显。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跨国直接投资的规模越大,市场的集中度也就越高。外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和直接投资促进了产业市场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渡过程,也是建立在高度市场集中基础上的寡头竞争。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越过歧视性市场壁垒,保持稳定的加工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稳定性,排挤中小规模厂商。
来自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家的欧美跨国投资项目,会将其所在国的相应产业结构“扩展”到中国。研究表明,在欧美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产业市场中,集中率和外国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欧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导致市场集中程度的提高。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利用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兼并和收购重点行业和产业,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范围,从而实现垄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