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11
最惠国待遇(Most-favoured-nation Treatment),又称为无歧视待遇,是一项法律原则,适用于缔结贸易条约的情况。根据该原则,缔约国双方将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同样也给予缔约的另一方。最惠国待遇通常以最惠国条款的形式固定在贸易条约中。这一原则最初起源于早期资本主义对外贸易中的自由贸易原则,最初只适用于贸易关税方面,后来逐步扩展到国际经济交往的各个方面,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包括贸易、关税、运输、仓储、港口使用、营业权、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投资、居住、公民法律地位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关税待遇。在贸易协定中,最惠国待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在通商航海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还要更广,包括缔约双方的船舶和船上货物的驶入、驶出和停泊时的各种税收、费用和手续等。
最惠国待遇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有条件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只在另一方也像对第三国一样提供相应或对等的优待和豁免时才给予另一方以最惠国待遇,即根据补偿原则提供最惠国待遇。最早使用有条件最惠国待遇的是美国,1778年美国首次采用了这一原则,并在之后被广泛采用于美洲国家,因此也被称为“美洲式最惠国待遇”。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待和豁免,都“自动”地无偿地给予另一方。最早使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是荷兰和葡萄牙在1641年签订的条约中,之后被广泛采用于欧洲国家,因此也被称为“欧洲式最惠国待遇”。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有条件最惠国待遇已经很少使用。
最惠国待遇还可以分为相互的和片面的两种。相互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方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豁免,另一方也对等享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甲方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豁免,但甲方却不能对等享受。相互的最惠国待遇是主权国家相互间缔结贸易条约时采用的,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在历史上都是强国逼迫弱国、战胜国强迫战败国缔结贸易条约时采用的。在当代贸易条约中,一般都采用相互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对外贸易的条约或协定中,也采用最惠国待遇条款,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双方的经济和贸易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