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诉误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消费投诉误区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16

 
347024

  导读: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误区一:所有消费都可投诉

  《消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误区二:所有购买商品都可投诉

  两种情况下,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一种是超过保修期的商品。一种是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损坏。

  误区三:商品、服务有诈可“假一赔十”

  《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也就是说,假一赔一,而不是假一赔十。

  误区四:所有投诉都可得到精神赔

  《消法》第43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25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但如提出一些“过”的要求,消费者则应“三思”。

  误区五:凡与消费“有关”都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丢物通常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当然,如果消费者在超市将物品交由存包处保管,领取时发现物品丢失,消费者协会则可介入调解。

消协投诉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延伸阅读
  1. 在外就餐食物中毒应该找哪个部门投诉
  2. 网上购物维权的途径及方法
  3. 霸王条款归哪个部门管
  4. 租房投诉中介应该向什么部门投诉
  5. 美团外卖吃出蟑螂赔偿标准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消费者安全权的概述与内容
  2. 新消法如何规定先行赔付制度
  3. 消费维权打12333投诉有用吗
  4. 消费投诉误区
  5. 建筑工程竣工的验收流程
  6. 辞退证明与离职证明的区别
  7. 欺诈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