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诉误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消费投诉误区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3-16

 
347024

  导读: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误区一:所有消费都可投诉

  《消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误区二:所有购买商品都可投诉

  两种情况下,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一种是超过保修期的商品。一种是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损坏。

  误区三:商品、服务有诈可“假一赔十”

  《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也就是说,假一赔一,而不是假一赔十。

  误区四:所有投诉都可得到精神赔

  《消法》第43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25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但如提出一些“过”的要求,消费者则应“三思”。

  误区五:凡与消费“有关”都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丢物通常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当然,如果消费者在超市将物品交由存包处保管,领取时发现物品丢失,消费者协会则可介入调解。

消协投诉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延伸阅读
  1. 假货退款不退货是否合法
  2. 云南省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及地址
  3. 虚假广告投诉的管辖权限
  4. 网购交易纠纷的投诉程序及处理
  5. 消费证据的重要性及其组成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患者在购买药品中的消费者投诉权利
  2. 实体店退换货法律规定
  3. 拍婚纱照拿回底片要钱合法吗
  4. 亮点一: 举证责任倒置
  5. 美容院顾客被欺诈怎么办,消费者应该怎么维权
  6. 经销商索赔权利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