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23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土地整治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运用工程建设措施,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和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深度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的要求,农村土地整治应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在整治过程中,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同时,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应首先复垦为耕地,并在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将节约的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确保农民的自愿、参与和满意。
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整治都是通过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土地开发整理更侧重于土地利用的结构调整和综合建设,而土地整治更侧重于土地利用的综合整治和深度开发。在实践中,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整治常常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